作者:小江同学,15岁,人大附中本部实验一班
导语:祝福每一位努力学习,为梦想而努力奋战的孩子,新年进步!
我第一次接触排球是在初三时备考体育中考。那时我对排球一窍不通,身边也没有喜欢打排球的朋友,就连我选排球作考试项目还是因为老师推荐……我就这样稀里糊涂地练了小一年自垫球,直到中考结束。升入高二以后排球在年级里突然变得流行,我这才发现自己在野球场里还算是矮子里拔高个,而且对于将排球作为休闲娱乐活动,我还是抱有很大兴趣的。所以为了夯实基本功(顺便去学校排球社凑凑热闹),我参加了这次集训。
集训和日常打球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运动强度。在野球场捡球和打球的时间几乎一半一半,而且身体上最大的不适是饿。但我结束第一天训练的时候整条右腿都在抽筋,差点没上了回家的车……好在训练虽然累,但我收获很大。教练安排的技巧、体能和战术训练覆盖了我很多的打球盲区,而较大的训练量也保证了我不会练完就忘。因为我之前从未系统地学习过排球的技术动作和实战协调,所以在训练中教练的每一次指导,对我来说都是新鲜的,值得反复琢磨的。而且排球是一项集体运动。从观察队员们的动作和技巧中,我也体会出了不少心得,对团队协作有了新的理解。
在接触排球之前我曾经系统地学习过羽毛球。羽毛球这项运动更注重个人的速度,准度和对全局的把控,而这也塑造了我的运动观——追求个人运动能力的提升,努力做到精益求精。但在接触排球之后,我了解到了一个有凝聚力的团队对于体育运动的重要性。这次训练中有一个令我印象很深的小片段。曹教练正看着我们配合练习一个技术动作,突然说了一句:“你们这样练也太安静啦,根本不像运动员训练的样子。”这句话直接让我脑中闪回排球运动员在场上呐喊着交流的画面。让我意识到了什么才是真正的排球——每一次场上有人击球、跑动、要球,都代表着这个六人组合成的有机体的一个关键动作,这些动作能否流畅执行,看的是个人能力;而它们之间的流畅衔接,看的是团队每个成员间的默契交流。我的这些心得虽然不够华丽深刻,但也算是重塑了我的运动观,让我继续在锻炼和运动中获得乐趣变得更加轻松和正确了些。
第五天训练进入尾声时,我的腿不抽筋了,手也没再拍肿了,而且体能,步伐,垫、传、发、扣球以及其他很多排球技战术都得到了很大提升。虽然不能说是精通,但至少在来球较好的情况下都能控制住球了,有时也能凭着一时灵光(和经验)将一些奇思妙想付诸现实。事后想想总感觉挺不可思议,我竟然通过五天的训练练熟了这么多东西?毕竟第一天踏进场馆时,我对任何标准的排球动作都一无所知呢……而如果我现在走进学校的球场,我一定会更加自信。当然,比起大多数排球爱好者,我还有不少训练上的难关需要攻克,不少战术和动作尚待学习。除此之外,我结实了三位优秀专业的教练和很多技术娴熟、经验老到的队友。多亏了你们的鼓励和帮助,我才能坚持下来,获得这么大的提升。谢谢你们!如果有机会我一定还会再回来的!